疫情之下,供应链金融在助力中小企业复工方面的作用凸显。而得益于近年来金融科技的重塑,供应链金融成为银行布局的新风口。
“产业链环环相扣,一个环节阻滞,上下游企业都无法运转。”银保监会首席检查官杨丽平昨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一个新方向,银保监会近期及时研究落实金融支持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有关重点工作,并鼓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加强与互联网民营银行业务合作。
“消毒原液日产量由原先不足120吨增加至240吨。”这是沈阳化工自1982建厂以来创下的最高产能纪录。疫情防控期间,为保障市场供应,这家老牌化工企业加班加点开足马力生产防疫物资,却面临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资金周转的困难。
此时,兴业银行及时通过票据池在线融资办理付款5700万元,帮助该企业完成了向多地原材料供应商的付款需求。而通过这样的线上化供应链融资服务,客户无需亲临柜台,在线上一键完成。
与传统信贷模式相比,供应链金融跑出了抗疫“加速度”,避免企业融资“单兵作战”。
兴业银行介绍,截至目前,该行已为湖北、湖南、上海、山东、辽宁等多地疫情防控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超过10亿元,有效带动产业链中小企业协同开展疫情防控、生产恢复。
在疫情防控期间,不少银行已充分发挥了自身供应链金融平台的作用。例如,浙商银行利用应收款链等多个平台,推进线上化服务,畅通核心企业的融资,来帮助广大中小企业融资,大大助力基建、制造业和外贸等产业链和小微企业的快速复工复产。
未来,供应链金融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根据鲸准研究院的预测,2020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15.86万亿元,而2022年有望达到19.19万亿元规模。
在供应链金融生态体系中,银行作为资金方,是产业链现金流畅通的关键。大中型银行借助核心企业的客户资源,在传统供应链金融领域持续深耕,代表者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平安银行等;而以微众银行、苏宁银行、网商银行、众邦银行等为代表互联网民营银行,凭借自身金融科技实力和小微客户资源,发力智慧普惠金融,着力线上融资模式。
近两年,还有不少中小银行开启布局供应链金融领域。例如上海银行于2018年推出了“上行e链”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并计划至2020年实现供应链金融信贷投放1000亿元。
当前,在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复工复产需求下,银保监会鼓励有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供应链业务系统,通过与核心企业、政府部门相关系统对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链条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供应链融资服务。
来源:上海证券报